生物医药行业报告 – 中国 【Part 1】

生物医药行业报告 – 中国 【Part 1】

生物医药行业报告 – 中国 【Part 1】

中国本土药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对海外研发人才构成了强劲的吸引力;包括传统药店在内的医药公司积极探索新的营销渠道来拓宽市场;互联网医疗在5G以及AI大数据等技术手段的赋能下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

 

行业招聘趋势:

在中国医药行业加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背景下,医药行业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而人才需求与缺口、流动趋势、薪酬水平正在成为招聘者与从业者同时关注的问题。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到2030年,健康产业规模将显著扩大,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在政策持续利好的前提下,未来十年将会是中国医疗产业的黄金十年。延续着2021年“人才需求火爆、薪酬水涨船高”的趋势,2022年的大健康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强劲,制药、生物技术、互联网医疗、高端医疗设备等领域人才需求依然旺盛,复合型高端人才将成为各大企业竞相争夺的优质资源。

随着大健康行业各领域不断变革,医疗细分领域迎来高速发展,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医疗健康产业的未来,大健康领域人才需求持续强劲,从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上看,随着中国药企竞争力的持续增强,对海外研发人才构成了强劲的吸引力,人才持续内流,进一步促进了医疗产业繁荣。

后疫情时代,随着中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化、医药和医保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的推进、国家推动医药创新等等一系列改革和政策的实施,中国医药行业正在朝着全新的时代迈进。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创新驱动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倒逼企业打造更强的自主创新能力,迫切需要更多硬实力及高层次人才支撑。在政策和资本的助推下,以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创新型行业成为吸纳人才主角,同时由于激烈的人才竞争,甚至会出现“内卷”式人才抢夺。

 

01. 创新药大爆发 研发人才缺口加剧

当前,中国医药行业正在全面进入创新时代。

随着近年来医药政策的引导鼓励与创新环境的向好,医药市场对创新研发人员的需求益发明显,具备产品上市成功经验的项目负责人与资深人才,更是全行业争抢的稀缺资源。

得益于过去几年良好的医药创新环境和利好政策,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的数量与在研创新药的数量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民营公司和外资企业争先布局医药赛道,从事创新药研发的初创公司数量较往年迎来了大规模的增长,中国创新药的生态链已基本形成。

疫情加速了医药行业的发展进程。区别于传统大小分子药物开发,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mRNA疫苗技术研发持续升温,吸引中国内外疫苗大厂纷纷布局该赛道。中国内企业在mRNA新冠疫苗研发上表现优异,但研发技术水平和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涉足该项技术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整个行业还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人才储备。

新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新的岗位缺口。比如AI赋能小分子大分子以及ADC药物的开发、蛋白降解技术、核药研究等等。新赛道对于各种类型的人才需求都很旺盛,需要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综合型医学开发者等。原有赛道的人才需求依旧旺盛,涉及各个岗位和职能部门。

从当前医药研发领域热门职位薪酬及跳槽涨幅来看,mRNA高管、基因治疗CSO、细胞治疗CTO是热门职位,年薪可达120-300万元(人民币),据预计,这三个职位的跳槽薪酬涨幅最低30%以上,mRNA高管的跳槽涨幅甚至可达40%以上。

在整个医药行业处于快速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论是临床开发领域还是制造板块,都面临着巨大人才缺口。

众所周知,人才是医药研发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不论是创新药研发管线的大爆发,还是创新上市速度与数量的增长,都足以说明近两年来,中国的创新药产业正在迎来大规模增长。创新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我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的人才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层次人才缺口不断加大,企业迫切需要大量高水平研发人才的加盟。与此同时,供需不平衡也造成整个行业的人才流动率非常高。

随着新药研发市场兴起、相关政策持续推出,承担关键临床开发任务的人才缺口依旧较大。

新药临床试验过程中参与人员的行业均为紧俏行业,药企研发机构中的关键职能和中层骨干依旧是稀缺人才,作为研发基础层的临床监查员岗位需求不断激增,从CRCCRA到临床运营以及医学官,都是人才稀少的状态,一方面人才市场存量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资深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有创新药企CEO认为,临床试验行业的人员相对研发人员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性大,工资的增长速度肯定是更快。背后一方面反映出制药行业在迅速发展,对临床试验参与的人才需求增大。另外一方面,这种态势会加剧临床试验行业的人员不稳定性,这也给企业带来了很大损失。

总体来说,当前临床开发领域的人才缺口主要体系在医学、临床、注册岗位。据研究研究显示,医药公司获取人才的主要途径来自来源跨国公司、大型中国本土企业、同类型创新药企业以及海外人才引进。

从制造板块来看, MAH制度下行业对CMOCDMO业务委托需求的增加,CMOCDMO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加,同时为确保CMO生产过程中较高的产品质量,尚处于发展阶段的药企纷纷设置外部质量管理岗位,研究显示,当前质量管理经理和总监人才缺口较大。

同时,在疫情大背景下,对疫苗的整体需求量都在大幅增加,为保障疫苗的充足和及时供应,疫苗企业在过去一年新建或改扩建了大量疫苗基地,这使得基地建设和生产、质量管理层级人才需求整体激增;同时,为了提高产能和优化供应链,提升疫苗供应效率和质量,GSP质量管理岗位需求也不断增加,GSP质量经理/总监需求增多。

整体来看,制造板块人才缺口主要表现在质量分析、质量总监、纯化工艺、制剂工艺相关职位。当前中国的CMOCDMO企业普遍通过从跨国药企、大型国内药企、跨国民营CROCDMO、同类型创新药企业、海外人才引进等方式弥补自身人才缺口。

总体而言,新药开发的领军性人物,以及具有国际临床开发经验的人才是目前医药行业最紧缺的人才。从整体薪酬情况来看,医药研发领域今年的薪酬将依旧保持稳中向上的增长态势,自然涨幅在30%-40%不等,其中涉及研发和CMC岗位的薪资涨幅将走高。

随着中国医药创新人才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才梯队的健全完善,中国医药行业人才的流动将更趋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