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裁员风波,职场人该如何应对?

面对裁员风波,职场人该如何应对?
JC Consulting 的创始人 Jason 与97.2 城市频道的电台主持人就近期科技业的裁员浪潮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市场动向和裁员浪潮的原因,并为白领人士提供如何面对裁员浪潮的建议。以下内容为电台访谈的内容。
查看 97.2城市频道的电台访谈视频 。
Q:裁员热潮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琪琪:2024 年开年了。龙年的到来,大家有没有想换工作?新闻媒体最近一直在报道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在偏偏裁员,掀起了一股裁员热潮。我们也看到新闻中的一些学者表示这个裁员潮可能会引起骨牌效应。是不是真的如此呢?我们今天邀请到 JC Consulting 的创办人 Jason。Jason 你好。
Jason:你好,主持人好。
逸芯:那我们当然还是要聊一聊目前看到的一些情况。2024 年开始,全球多家知名跨国公司就纷纷宣布裁员。本地之前有闹得满城风雨的裁员事件。这个跨国企业(科技公司)在裁员前并没有知会工会,引起了很多的讨论。在那之后,我们也看到谷歌和其他大公司宣布裁员。Jason,根据你的观察,目前为止受裁员行动影响的公司主要来自哪些领域?主要是哪些部门或职务类型的人士被裁呢?
Jason:像主持人刚才讲到的,公司方面可能更多的是一些科技类的巨头。因为他们的这个裁员影响会使得动作比较大一些。裁员其实从 2023 年开始就已经比较明显了。像 2023 年,Facebook 的创始人 Zuckerberg 就曾说 2023 年是效率之年。效率之年言外之意就是说更少的人做了更多的工作。其实 Facebook 也是一个裁员大户。
Q:为什么科技领域会掀起裁员潮?
Jason:部门端受影响的可能更多还是在公司业务方面不属于核心业务或是不直接产生创收的部门。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个原因往往是因为它们为了在这整个经济大环境下维持一个比较好的股市表现。而未上市公司往往是希望通过降本增效的方式使数字、盈利更好看一些,从而完成上市目的,所以往往非核心部门和非直接创收部门在裁员潮中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一些。
琪琪:刚刚讲到这个大环境的因素,但根据你们作为猎头公司的了解,个别具体的裁员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Jason:一是我刚才提到的降本增效。我觉得科技公司,如 Twitter(差不多裁员80%),整体是希望通过更少的人完成更多的工作。当然,这个背后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压力。因为现在整体的美元利息是非常高的,而大家的融资压力也会比较大一些,所以裁员也是希望可以减轻一些公司的压力,让财报更好看。
还有一个原因是对于一些总部不在新加坡的公司而言,它们需要考虑全球发展策略和重心,以及是否需要在亚洲继续增加投入,还是逐渐地减少亚洲投入,而这也会是影响亚洲范围的就业情况的因素。裁员这件事情总会让人觉得不太好。但相比之下,有些公司可能会因为不裁员而运营不下去,导致公司破产。从这个角度而言,我觉得裁员也是一个不得不为之的行为。
Q:我们该怎么面对裁员?
家镳:以前大家都说加入科技行业很吃香。我还想说让我的孩子努力一下,以后加入科技行业。然而,现在看到的这种情况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科技行业是否还很吃香呢?面对这样一个来势汹汹的科技裁员潮,在这里工作的员工有哪些可以做好准备的吗?
Jason:我想大家也不用对科技行业抱有一个好像洪水猛兽的心态,因为科技行业应该还是一个未来的趋势。只不过面对当下的这个裁员潮,我觉得有几点是需要准备的。
1. 积极了解公司和行业动态
Jason:第一就是大家可能要多去了解一些自己所在公司和行业的一个动态和情况。比如说,自己所在的公司的财务表现、所在的团队是不是有重组的迹象和领导是不是比较频繁地来讲说“我们的挑战很大,需要大家团结”。然后是公司政策方面有没有比较大的变化和你自己的工作量有没有变少。这些其实是一个裁员的信号。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裁员不是像刚才主持人讲到的那种好像没有通知工会的情况。其实,大概在三到六个月之前,这个信号就已经传达出来了,只是大家有时候对这个信号没有那么的敏锐。
2. 和猎头沟通
Jason:第二点是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可以和专业的猎头沟通,毕竟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变化往往会更好一些。猎头也会经常跟大家分享一些市场动态和友商的情况。比如说,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友商在裁员,那你会是一个扩大的状态吗?这个有时候不一定。
那当然,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点是希望大家能对中小型、创业型科技公司等等有一个更加开放的心态,去寻找一个市场的增量,并根据市场的趋势务实地对待每一个机会。有合适的机会都可以接触以下,而去与不去可以最后再定。多接触总归没有坏处。
3. 提升面试表现
Jason:最后一个更加务实的一点是大家可能还是要多去提升一些自己的面试技能等等,哪怕是比较资深的人员。面试大家常年不做,而如果你适当地去晋升自己的面试技能,在面对这样一个变化之下,这对于你下一份求职的帮助会比较大一些
家镳:也就是说,以后工作多,我们不要投诉,对吧?毕竟工作多代表还有工作,是这样吗?
Jason:工作越忙说明你的职位越重要。
逸芯:这是我们在安慰自己。也就是说,如果你觉得越来越轻松,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啊。
家镳:所以我常跟我老婆说“我都在忙工作,你不要以为我很闲哦。”
琪琪:其实这就显示你在公司里很有价值。
Q:科技领域的工作有哪些?
逸芯:但我觉得很多人可能普遍上还有一个需要理清的概念。我们都说科技公司很赚钱,而科技公司或是科技领域有很大的前景,但科技公司在这一波裁员潮中,是相对走在裁员潮的前端的。刚刚 Jason 提到说,这些被裁员的人往往不一定就是处在为公司直接带来收益的那个创收部门,但我们对于科技领域当中的工作机会,包括职位划分,都是很模糊的。Jason,你会经常需要跟别人解释到底科技领域是涵盖哪些工作的吗?
Jason:这个问题比较好。这个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一个概念。以刚才提到的 Facebook 为例。你说它是一个科技公司,但它可能同时也是一个广告公司。大家可能也觉得我们看到的 TikTok 就是一个做短视频的,但其实它一直在做电商。这个也是为什么刚才主持人说科技公司赚钱多。赚钱多是真的,因为它们动作真的很快,就是哪里赚钱哪里扑。这个是很正常的。当整个环境好的时候,它们可以扩张得非常快,但环境不好的时候呢,它们的缩减动作也确实是比较大的。
此外,很多时候,这个边缘部门往往也是它们自己的一个尝试。 像我刚才讲到的,你自己主要是在做某一个领域,而现在你想尝试另一个领域。那么尝试之后,也许另一个领域之后就赚大钱了,而它就变成核心部门了。但往往比较残酷的是,十个这样的边缘部门,可能九个最后就没有了。如果整个大环境不错,股价表现不错,它可以持续投入。但一旦表现没有那么好,纯投入、纯研发,或纯粹比较边缘又产生不了巨大效益的部门往往就会被去掉。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逸芯:所以其实科技业是很残酷的,对吧?你可能去开发一个新的项目,但如果你的项目不成功,而你不是那十个里面成功赚大钱的部门,那你可能会面临被裁退的处境。世道好的时候,可能可以再给你多三到六个月的时间,但如果世道不好,那就只能请你走人了,对吧?
Jason:我觉得逸芯说的是一种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一种情况。你创收,那你的部门还会在,其实还是比较好的。这说明你的付出回报是有一个比较好的比照的。但有些时候,它可能是因为公司的一些变化,而不是说你的部门不创收。就像现在,有可能是因为当年疫情期间大家招聘的人手过多。
Q:AI 会取代人类工作吗?
Jason:也有可能是因为 AI 的发展使公司觉得你的这份工作是不是可以通过 AI 的帮助让部门效率更高,从而减少所需的人手。其实这个原因是比较多样化的,而越大的公司,我们在里面能够掌控的内容就会越少,所以大家可能早做一些这种准备,然后多关注市场讯息。这肯定会有帮助。
逸芯:那我觉得科技行业的朋友还真是不容易啊。他们的工作量大,而他们还得跟进市场的情况,包括老总怎么说话,有没有暗示供体时间之类的。
Jason:我觉得整体打工都不容易。科技业的白领一定比其它,像金融行业或消费行业的白领人士更辛苦吗?我觉得不会。像主持行业中几位这么早就要上班主持人也很辛苦啊。应该说各个行业有自己的特点吧。
琪琪:Jason,你刚刚讲了好几个重点。就是作为员工的我们要比较敏锐,看看上层有些什么样的宣布,并且要懂得观察。员工一般要走时,都会有推力和拉力因素,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大规模的裁员浪潮。那这群人接下来可以怎么做?
Jason:首先,虽然美国的情况怎么样我们也关心不到,但从新加坡的角度而言,我一直以来观察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公司来到新加坡,把新加坡设为一个区域总部,甚至是更大范围内的全球总部。这一点,也是受惠于新加坡稳定的环境。
我看到脸书上很多朋友都在说不知道怎么办,但其实我还是想说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新加坡其实已经很好了。在这个环境下,会有更多像我观察到的生物技术公司,选择新加坡作为一个总部。这也意味着,如果我之前在科技行业做电商数据分析,现在的我可能可以做生物医药领域的数据分析。有更多的优质企业来到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它们会创造很多的职位需求,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新加坡虽然很多人受到裁员浪潮的影响,但也能很快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当然,对于区域性的一些变化,大家肯定也是要做到一个准备。就是说,我们应该考虑自己的职位是不是只是针对新加坡这一个国家,还是这一个区域。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大家可能需要做到一定调整的地方。
Q:科技裁员潮是否会蔓延到其他领域?
家镳:我们有一位朋友的朋友是科技部的经理。他昨天被裁了,目前面对挑战,所以我想问 Jason 和莫教授,大家可能不是从事科技行业的,而是不同的领域。那我们所谓的裁员潮会延申到其他行业吗?你的观察是什么呢,Jason?
Jason:我觉得其实应该说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说,裁员确实在不同的行业中发生。比如说,我们可能看到新闻说花旗银行也在裁员,而这是金融业。那这整个情况是不是受科技业的影响呢?我觉得不一定。我们只能说是会和比如 AI 之类的有关系。但我觉得更多的应该还是和一个大的全球经济、地缘政治,以及这个公司的战略布局的调整有关,也就是说每个行业都可能多少有一些变化。当然,着也不完全是裁员,因为有些公司实际上是在扩张,而有些是在缩减。但我相信我们不应该把其他行业的变化归咎于科技业裁员潮的蔓延。
同时,如刚才所分享,我对于新加坡还是很有信心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在这个地缘政治层面上的特殊地位,加上我也在一些科技类公司和其他行业的公司的引进方面观察到有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进入新加坡。裁员最怕出现的情况是一堆人没有工作之后找不到工作,但如果是很多人离开了现在的岗位后获得更好的发展,那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正向的循环。它是一个行业的迭代问题。
逸芯:是。那您观察到的 AI,在哪些职务运用得越来越纯熟,而且可以说是真的因为 AI 的普及使得人手方面出现了调整跟缩减呢?
Jason:我觉得比较初级的一些工作现在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大。比如说,初级的程序员、初级的数据分析师、翻译员等等可能会受到 AI 的影响。但我相信最后的趋势是很多职位不是被 AI 取代,而是会借助 AI 的帮助让你在这个行业做得更好。其实现在的主持人行业也有 AI 主持人,但我觉得它更多的是给一个行业带来新鲜的血液。换句话说,你怎么使用 AI,而不是去抗拒 AI 是我们更应该关注且比较有意思的课题。
家镳:这一段减下来一直播。
Jason:对,主持人是不可取代的。
逸芯:因为我们有情感联系。
家镳:Jason,因为科技不断在进步,那会不会有一天真的把这个 AI 主持人做的情感丰富,并和真人的动作相似?有没有这个可能性?
Jason:我觉得有可能。就比如说有另外一个做的跟家镳一摸一样的 AI 家镳。实际上,我被这个 AI 吸引是因为它更像家镳。那既然有一个真的家镳在,我为什么要去被这个假的家镳吸引呢?这个其实没有必要的。
面试技巧和薪资谈判
琪琪:Jason 刚刚早前有强调说除了履历表以外,面试也很重要。那有哪一些提点呢?因为我知道很多人的面试就卡在那里。很可惜,但往往第二关或第二轮就没有上去了。您有什么忠告跟提示能给我们呢?
1. 提供恰当的离职原因
Jason:对于面试这件事呢,真诚是比较重要的。但同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候选人反馈说面试官询问他们你为什么要离职和为什么要加入这间机构?很多人往往会说自己的老板不好或工资地之类的原因,但我觉得这个核心不是去强调现在的你为什么想走,而是着重于未来这间公司哪里能适应到你和你能在未来为这间公司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我完全能理解大家有时候会对前雇主心生怨念,或感到不开心,但我们要朝前看。我们不是希望通过面试让你变成一个技能更加优秀的人。其实,我们希望展现的是一个更加真实的你,并让你能够找到一个跟你更加契合的一个职位。但有时候,大家会因为心态的问题而很容易在面试中把沟通重点搞错。重点应该是你在这间公司能够给它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也知道大家比较关心新公司的福利和待遇怎么样。其实这一切都是基于你的贡献和价值。比如说,有人会问有没有生日假?我能不能早一点走?春节假期能够批多久?这些是在最后面试并获得对方的认可后再来沟通的。千万不要一上来就把这些东西放在前面,说“我要一二三四五”。这就不是一个太好的面试。一个小的贴士就是说有需要沟通的,我们以后再找机会。
2. 无需提供一个数字
家镳:薪水的要求要怎么写?
逸芯:对。如果公司问你上一份工作或目前工作的薪资是多少,那我们应该怎么回答?
Jason:教大家一个标准答案,就是你永远可以讲说“我对于这个职位能做的事情是这么多,而我相信贵公司能理解我的价值所在,并能够提供一个匹配我的价值和贵公司内部值勤的一个薪水。我们可以再继续沟通。” 你不需要给一个数字。因为如过我现在的薪水是三千块,而我说希望获得三千五但对方的预算是五千,那你可能会觉得要少了。但如果对方的想法是三千三,那三千五就拿不到这个职位了。所以有时候需要一定的技巧。同时,一个好的猎头在中间提供的帮助会很大。大家有时候可能三、五年才谈一次薪水,但猎头每天都在帮助雇员做这样的一个事情,所以一个比较好的服务机构能帮你找到一个心仪的工作,并拿到一个让你比较满意的薪酬。
新兴市场和就业机会
逸芯:那既然您现在再这个猎头行业里,接下来或是目前已经展现出的就业市场新趋势是什么呢?
1. 区域管理技能
Jason:我觉得有几个趋势。一个是我们发现现在来新加坡的外国公司越来越多,特别是一些中型公司。它们对于新加坡作为一个区域总部的定位也越来越明确。我们以往会讲说新加坡是东南亚总部,但新加坡现在慢慢地变成了一个东南亚、亚洲,乃至亚洲加中东,甚至是欧美以外的一个总部。有些公司甚至直接把新加坡作为全球总部。
这个总部经济是一个从去年到今年的新趋势。那围绕这个趋势之下呢,我们也会发现大家对于一些有着区域管理技能的员工和管理者的需求会变得非常旺盛,因为他们会比较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上的一个融合和不同国家的特点,然后真正发挥一个区域总部的定位。因此,我觉得区域类管理人才是大家后续可以关注的一个趋势。
同时,无论是中文还是 Bahasa Indonesia,多掌握一门语言也会是一个很大的加分项。行业端而言,我们会发现一些围绕着比如说生物医药公司的趋势。特别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公司在关注新加坡,用新加坡来辐射整个东南亚,甚至更大的范围。这也是一个新的趋势。所以我刚才也提到为什么有些科技人才不妨可以考虑以下生物技术领域,其实这个也是关联度比较多的。
2. 先进制造业和绿色能源领域
Jason:还有一个行业端的趋势是先进制造和新能源这一块。这一块也是从去年到现在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因为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公司会选择在东南亚的印尼、越南去建工厂。新加坡往往会作为它corporate 端的一个核心点,去用来辐射管理。
那当让,从科技端来而言,我感觉在网络安全这一条线是一个比较好的趋势。因为我们今年有在讲国家安全的一些战略。新闻上也都提到部长参加一些峰会,所以网安这一块也会变成一个新的趋势,毕竟它对应区域总部。新加坡越来越重要,那你的网络安全端也会越来越重要,所以大体上是这么几个行业的趋势发展。
与 JC 一起抓住市场新机遇
无论您是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机会,还是仅仅希望了解更多市场信息,JC Consulting都能提供您所需的支持。我们的专精领域涵盖生物技术招聘、金融服务领域人力资源咨询等等,无论您所处哪个行业,我们都有负责该领域的专业顾问团能与您接洽。即刻就与我们联系,或关注我们的领英公众号,以随时了解最新的工作机。